暑假一到,孩子们就像脱了缰的小马,迫不及待跑出教室,冲向博物馆、科技馆、田间地头!福建的研学活动火得不行,孩子们不光玩得开心,还学到不少课本里没有的知识。拿福州的小学生冯佳苑来说配资吧,她在福建博物院当起了“小小讲解员”,对着孔雀蓝釉瓶讲得头头是道,引得大家直夸她像个小专家!
冯佳苑今年才上四年级,已经是博物院研学的“老玩家”了。她和6岁的弟弟冯佳奕一起,跟着老师学怎么讲解文物。冯佳苑说:“我超喜欢历史,讲这些故事特别有意思!”她妈妈是博物馆讲解员,家里天天都在聊历史,姐弟俩耳濡目染,早就对这些东西着了迷。这次活动,博物院用“摸一摸、做一做”的方式,让孩子们亲手感受南宋丝织品的轻薄,了解“宋韵”的美。冯佳苑讲了“福船”,弟弟讲了西周青铜大铙,连老师都说:“这俩娃真厉害!”
不光是博物馆,科技馆也成了孩子们的新乐园。福州鼓楼第五中心小学的潘莞颜,暑假跑去福建省科技馆“探秘”。她在生命科学分馆看了人体胚胎发育的标本配资吧,还学到“指尖出血要按近心端止血”这种实用小技巧。到了物质结构研究分馆,她被科学家卢嘉锡的故事深深打动。潘莞颜说:“卢爷爷的女儿讲得特别感人,我觉得科学家的精神真伟大!”这些经历让她觉得,书本上的知识一下子“活”了过来。
除了城里的场馆,乡村的研学也热闹非凡。10岁的林辰轩参加了闽侯县的“趣乡下”夏令营,五天四夜,摸鱼、插秧、烧柴做饭,玩得不亦乐乎。他平时是个爱干净的孩子,可在田里光着脚丫踩泥巴,乐得满脸笑。林辰轩的爸妈说:“孩子平时学业忙,暑假就该放开玩。花几千块报个研学团,我们省心,他也开心!”这种活动让孩子既玩了,又学了,家长们都觉得值。
不过,研学市场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。福州家长张雨直言:“有些研学团质量不行,就是走马观花,啥也没学到。”她家有两个孩子,研学费用动辄上千,负担不小。她最希望有便宜又靠谱的活动。幸好,今年暑假,福州教育局推出了公益研学项目,5天只要200块的伙食费,经济困难的还能免!张雨的大娃参加了,玩得开心,还学了不少。
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是公益研学的主阵地。15米高的攀岩墙,孩子们爬得热火朝天;综合楼里,艾条制作、沙画体验、机器人操控,课程一个比一个有趣。学生们还去了泉州、漳州、厦门,探海丝文化、体验农耕、感受爱国情怀。实践中心负责人说:“我们想让孩子通过研学,学到红色精神和传统文化。”今年4月以来,福州开了11期公益研学,1.8万多学生受益,伙食费之外的住宿、交通费全由中心承担。
龙岩的研学也很有特色。240多个学生去了山东、浙江、新疆,体验文化、非遗和民族团结。龙岩市高级中学的焦盛浩说:“到了温州南站,我感觉一场穿越700年的旅行开始了!”龙岩的研学营地还跟外省合作,开发了40多条线路、150多门课程。孩子们既能走出去看世界,也能把外地的朋友请来,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。
研学这么火,家长们却也有顾虑。福州家长西西是个老师,她特别支持研学,认为“孩子在博物馆里看文物时,眼睛亮晶晶的,比课本有趣多了”。可她去年带孩子参加的“清北研学游”却很失望,到了大学门口拍个照就走,完全没学到东西。今年她干脆带孩子去港澳自由行。西西说:“研学得真学真玩,不能只是走个过场。”
未来配资吧,研学还能怎么玩?是增加更多公益项目,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?还是开发新线路,让学习更深入?大家怎么看?
倍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