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来聊聊恒盈策略,房地产这局势感觉差不多定下来了,你说这房价还能涨不?
咱得看看房地产和基建背后靠什么撑着,这背后的支撑物是啥?其实就是咱老百姓啊!你想想,你今年收入涨了没?还有吧?基建借的那些地方债,咱们能还得起不?
有人可能会说:“地方债不是都划债了嘛,为啥要我还?”
其实化债就是把还款时间拉长,让债务晚点还,但最后还得有人来还。地方债靠啥抵押呢?靠的就是未来地方的财政收入。那财政收入从哪来?不就是税收嘛?而税收可是来自我们每一个人。
有人又说了:“我没交税啊,工资都不到5000,不用交。”
你可别这么想,其实你每天都在交税。比如说,你去超市花10块钱买瓶饮料,商家只能收到8.7块,那1.3块就是增值税。你买瓶水、加次油,买的各种东西,还有交的水费、电费、物业管理费,里面都含着13%的增值税。
要是你买套房子,那就更不得了了,房子总价100万的话,差不多有70万是税费和给地方的土地款。只要你花钱,就是在交税,税收可不就是从咱身上来的嘛?所以说所有债务最底层的支撑就是人啊。
再说说大基建,还能继续搞不?关键得看还有没有人啊。当年日本25到44岁的主力劳动人口降到总人口30%的时候恒盈策略,就发现搞基建不挣钱了,连带周边的房地产也不挣钱了。
咱现在25到44岁人口比例是29%,比当年日本还低呢。你看,咱们现在建地铁、修路也不挣钱,基建带动的周边土地也不好卖,地方卖地都挣不到钱了,为啥?就是因为没人,没人愿意去背债了。
你看美国和欧洲,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搞基建,到80年代突然就停了。日本呢,70年代开始猛搞基建,90年代也突然停了,都是因为没人了。为啥会没人呢?
当你的负债多到一定程度,基建的债转到房地产上,房地产再把债以高房价的形式压到你身上,你说你还会想生孩子吗?得背多少债啊!
就说08年为了搞基建投了4万亿,15年房地产棚改又投了4万亿,结果地方债最后竟然到了60多万亿,这4加4咋就变成60多万亿了呢?这就得说到城投公司了。
08年美国次贷危机,美国人没钱买咱的东西了,咱们外贸出口大幅下滑,GDP上不去,咋办?那就搞基建呗。修条路,GDP不就上去了嘛?
之前算GDP是这样的,比如说花20亿修条高速路,高速路能用20年,那每年算进GDP的就是20亿除以20年,也就是1个亿。干的项目越多、钱越多,GDP就越高。
08年经济不好,就来了个4万亿基建计划。这4万亿,上面出31.3万亿,地方得出72.8万亿,地方没钱啊,咋办?上面就允许地方成立城投公司,让城投去银行借2.8万亿,这就是地方隐性债。钱借出来后,先不修路,得先建好多钢铁厂、水泥厂,把原材料准备好,然后再修路,GDP一下子就上去了。
08年之后还想搞基建,4万亿不够啊,城投公司就继续向银行借债。到2014年,地方城投总共借了30多万亿,高铁都修到山沟里去了。到2015年,路修得差不多了,钢筋水泥用得就少了,可钢铁厂已经建起来了,产能上去了停不下来,结果钢筋水泥严重产能过剩。产能过剩,价格就开始内卷,工人被裁员、降薪,有的工厂甚至倒闭了,这可把经济给拖累了。
那咋办呢?谁能消化这些过剩的钢筋水泥,还能让经济继续增长?房地产啊!盖房子不得用钢筋水泥嘛?可盖了这么多房子,大家会买吗?就像08年那样再来一次刺激,大家可能就会抢着买了。
08年是4万亿基建,15年这次叫房地产货币化棚改。和08年一样,上面出2万亿,剩下的地方城投去银行借钱付拆迁款。从2015年开始,4年时间全国拆了2000万套老房子,地方城投又向银行借了30多万亿的债。
虽然把过剩的钢筋水泥消化了,房价也翻倍了,可像恒大这样的问题也出来了,还造出了更多过剩的房子。再加上之前基建负债的30多万亿,现在地方隐性债总共就是60多万亿。
这些债以高房价和高物价的形式落到普通人身上,大家的负债率就高了,生活压力也大了,人口自然就少了。日本当年房产泡沫破裂后,居民负债率达到66%,挣100块钱得拿66块去还债,大家都不想生孩子了。
咱现在居民负债率都65%了,这还债才刚开始呢。欧美日当年的办法是到更年轻的国家去挣钱,国内财政的70%都用来搞养老等社会保障。咱也差不多,地方债只能把还款周期拉长,大家慢慢还,看来房地产和基建的辉煌时代算是过去了。
倍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